[#鳥博士的泌尿知識-尿路結石Part1]
來,測驗一下你的泌尿科常識敏感度!
像最近這種天氣的季節裡,如果有人突然單側腰部劇痛,痛到「面青面綠」、冷汗直冒,什麼姿勢都覺得說不出來的難過!
你會想到什麼疾病?
如果你知道進一步問:
「小便顏色怎樣?有沒有變深變紅?」
「以前有沒有結石過?」
「有嘔吐嗎?會頻尿嗎?」
「蛋蛋的哀愁?」
那恭喜你,可以考慮買一件醫師服,有空來泌尿科打工兼差了!(大誤)
沒錯,每年這個時候,尿路結石病人數量是冬天的3倍甚至5倍以上。
因為天氣炎熱,尿液濃縮。
結石體質的人,很容易小結晶就凝結成大結晶,小結晶像沙,大結晶就是結石了。
但有時也會遇到幫病人照完超音波,跟他說有結石不小時,
被病人反駁:「我朋友說結石會很痛,我沒有很痛,只是痠而已,哪有可能是結石?」
(鳥博心裡os:那要不要找你朋友看看就好了? (誤))
為什麼結石平常不痛,然後會突然劇痛?
進展怎麼會這麼快?
其實是這樣,結石如果在腎臟慢慢結晶時,病人幾乎是沒感覺的,可能頂多痠痠的。
但如果有一天,某個狀況「觸發」這個結石從腎盂往下滾到輸尿管。
(就像大雨會讓山頂巨石順著土石流滾下來一樣!)
如果這結石夠大(通常0.5cm以上),就可能卡住輸尿管。
而輸尿管有三個相對狹窄處,也是結石最容易「卡到」的點,由上而下分別是:
1、腎盂輸尿管接合處 (簡稱UPJ Ureteropelvic Junction)
2、髂血管跨過輸尿管處(Iliac vessels cross over)
3、膀胱輸尿管接合處(簡稱UVJ Ureterovesical Junction)
如果結石在這三個地方不小心「卡到」,造成突然腎水腫,使得腎臟腫脹,
刺激腎臟被膜上的神經,就會誘發「腎絞痛」(renal colic pain)!
醫學上如果用「絞痛」來形容的痛,通常就是真的很痛!
有多痛?鳥博士看過病人走不到急診床,就在地上滾來滾去的。
就算沒那麼極端,絕大部分也表現出「臉色青筍筍」,快說不出話來,後腰敲一下就痛苦不堪,
連帶可能出現「血尿」「蛋蛋痛」「頻尿」「嘔吐」等附帶症狀。
分析這些症狀怎麼來的,然後從這些症狀中去推敲病人可能的狀況。
再用檢查佐證自己的推論,過程就像福爾摩斯般,
抽絲剝繭地推理,最後指出「兇手就是你!」,也算是醫生辛苦工作中的「小小確幸」。
例如,像「血尿」出現,就可以猜測,結石位置應該是在輸尿管裡滾動,
因為結石的結晶摩擦輸尿管壁,造成粘膜出血。(想像一下砂紙在磨泌尿系統(誤))
那為什麼會「蛋蛋痛」?
很有趣對不對?
鳥博士遇過好幾個,以為自己蛋蛋痛是「長芒果」(台語:生 ㄕㄨㄞ二聲 啊),結果查起來是同側腎結石。
這是因為蛋蛋在胚胎發育期,跟腎臟是同一個來源,所以腎臟疼痛時,有時蛋蛋也會覺得疼痛。
這種痛跟長芒果的痛不太一樣,長芒果通常蛋蛋會腫起來,結石的話不會。
(我看到你左手開始往下伸,想自我檢查!?別急,回家再試⋯(大誤))
通常如果病人只有腎絞痛或蛋蛋痛,那鳥博士會猜他的結石還卡在中上段。
如果病人合併「頻尿」「想尿但去尿卻沒有尿」的症狀,那通常這結石已經「過2關」,
下降到接近膀胱位置,因為結石刺激膀胱收縮,所以沒尿也想尿。
如果病人只有血尿、頻尿,但腎臟完全不痛,那你可以推測,
這結石已經過了輸尿管最緊的一關,進到了膀胱裡面。
如果病人是感覺突然阻塞住,尿不出來(前提是知道他有結石),
那很可能他的結石從膀胱想「投奔自由」,跑到尿道,結果卡在尿道裡了。
這也是為什麼天然狀態下,女生是不會有膀胱結石的,因為女生尿道很短,
結石能進到膀胱的話,大小通常在0.5cm以下,所以到了膀胱就會從尿道排出了。
因此正常狀況下,女生不容易有膀胱結石。
但醫學上總是有不正常狀況:女生有膀胱結石,通常可以發現是「外力」造成,例如放入異物
(放電線結果打結在裡面、放原子筆結果筆套掉進去⋯等等)或是骨盆腔手術過,
而縫線穿透到膀胱內,被尿液結晶卡在上面成結石。
那為何會「嘔吐」?
因為腎的感覺神經,有一支是從腸胃道的神經分出來的,所以腎絞痛也會刺激腸胃不舒服,造成嘔吐。
那麼腰痛都要想到結石嗎?
也不是,最簡單的區分就是,如果是肌肉骨骼方面的腰痛、下背痛,通常和姿勢有關,
可以找到某個姿勢會比較不痛,而且可能有明確的「壓痛點」,
大部分都發生在平躺休息比較久之後,起床開始感覺到疼痛。
結石的話,因為是內臟痛,所以姿勢怎麼喬都還是很痛,所以其實很簡單可以區分。
另外有個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看一下病人痛的部位的皮膚,
鳥博士遇過好幾個,有結石病史,突然腰部不舒服,自己以為又是結石,來看泌尿科。
但是查起來又不像,仔細觀察他皮膚,可以看到細小水泡群,
原來是「皮蛇」初期,水泡還沒出現,先出現神經痛症狀。
關於炎炎夏日要特別注意的結石症狀,就先介紹到這邊,下回待續哦。
#有人沒聽過「長芒果」嗎?

詹皓凱 醫師 醫師
醫師科別:
泌尿科
專業項目: